乱世国宝

青藤木屋/著

2016-09-05

书籍简介

宝贝总是诱人,世上的宝物林林总总,但说到传国玺,那就有点特别了。古代传下来的成语如价值连城,完璧归赵,都来自这件国宝,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代皇帝,都把它奉若奇珍,没有它,仿佛皇帝也做得底气不足了。然而此宝忽隐忽现,辗转2000余年,终于不知所踪。然而历史总在前进,不会因一件宝物的兴衰而停滞改变,后人有寻宝者,造宝者,以假宝骗人者,因宝迷失者,利欲熏心者,巧取豪夺者,人性的本色,在它的面前往往纤毫毕露。对宝物的追逐,往往最能折射人与社会的本源,寻宝者经历往往奇异,然而真正的国宝到底是什么?是一枚玺还是国家命运本身?本文讲述一些不同的人,在对宝物阴差阳错的关联中经历的奇趣历程,但寻找的东西不限于一枚玺,在这些奇异的历程中,围绕宝物、命运、人世和国家历程而产生的迷失、发现、醒悟以及因宝藏的洗礼而获得的理性光辉才是弥足重要的东西。

首章试读

1 清光绪年间,直隶永平府辖下的聚仙庄,有一个富户胡员外,这天宴请几个知交好友。 胡员外的最大喜好,是收藏古货,家里名人字画,珍宝古董,琳琅满目,并且常请朋友欣赏鉴别,以此为乐。这天,宴请的朋友们次弟来到,他们心里知道一定是胡员外又找到什么宝物了,要和朋友们炫耀一番。因此席尚未开,好友刘秀才便一副猴儿急的样子问:“胡兄,有什么好物件,快拿出来给我们开开眼,不要卖关子了。” 胡员外面有得色,爽朗地说道:“好吧,咱们先看一件东西,然后再上酒痛饮一番。”说罢让下人从里屋抬出一件三五尺长的大物件来。 那物件甚是沉重,四个人抬着,非常吃力,外面包着厚布,形状乃是长方体,小心翼翼放在厅下,众人都围过来,胡员外笑呵呵地掀开包着的布,里边又是一层包裹着的黄绢,那黄绢上用红线绣了一行楷书字:永乐贰年臣某某贡。 揭开黄绢,露出物件本色,是一段古铜色大木,木质细密如铁,泛着暗黝黝的光,敲之,声音清越,刘秀才抢先叫道:“茵陈木。” “哈哈,不错,正是茵陈木。”胡员外乐哈哈地捻着胡须说。 众人仔细鉴赏,一个懂行的朋友不住点头,“嗯,色殷实而内敛,形不浮而拙实,质不张而沉浸,真正的好木。作为贡品来说,也是精品了。” 另一个朋友说:“前朝永乐大帝,在位长,国力兴,且喜好宝物,能入皇帝法眼,便十分不易。这件木材的进贡者,当属内行。” 有一个不太懂行的人问道:“这个茵陈木,到底是何种树木?” 刘秀才有意卖弄才学,“据我所知,这种木材,只产于蜀中,是古时的杉木因山崩地震,埋于地下,经数万年磨压,去除了油脂糟康,形成铁打铜铸一般,万年不腐,虫蚁不侵,乃木中神品。” 胡员外乐呵呵地点头,“刘兄说的极是,严格说来,此木其实已难以算做木头,它埋于地下千万年,早已形同钢铁,却又保持了木材的可雕性与质感,极是稀奇,更难得的是,它不同于其它木材,可植树而采伐,它乃地下开采偶得,是不可再生的,只能凭运气得到,其珍惜度可想而知,自古有‘不要黄金满箱,宁要乌木一方’...

首 页目录阅读